找到相关内容1506篇,用时7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(1)

    有同体别相,住持之殊,同体者,法界为体,觉照即佛义,执持即法义,和合即僧义,别相者,法报化名佛,教理行果名法,五果四向十地贤名僧;住持者,雕刻塑画名佛,黄卷赤牍名法,圆顶方袍名僧。而今独皈尽空遍...皆言破乎惑,彼应破计,今胡不尔?但彼教意,贵解法,故令除惑,理无不显,今意在行,恐耽禅味而起计执,须预防护,故云摧坏。况无明者无所明了,是其总体,而诸计执从用名别,破虽总别显理一故。令返照者,示智用也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365314.html
  • 瑜伽焰口施食要集详注(2)

    云,繁兴鼓跃,任运腾腾,靉靆无可承揽矣。此二是事法界。  香烟堆里瞻应现,万象森罗海印含。  佛之,神妙莫测,有求皆应,无愿不从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。我今香烟堆里,瞻望应现色身,而降赴也。犹如海含...念咒遍,弹指三次。  唵哑葛噜穆看(不空成就、佛宝也)萨哩斡(一切)塔哩麻南(法宝)哑牒耶奴忒班答奴(贤圣众)唵哑吽(供养)癹咤(开遍)莎诃(弹指)(成就)  此以二手作掬水势而捧上来七宝钵盂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5465315.html
  • 简论天台宗和华严宗的佛教思想

    即狭,即情即非情,即即十。何以故?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法如是故。  原来一切,不论是山河大地,还是树林尘毛,皆是真如法界之所现。一尘中即摄全理,真如法界具有无边德,因此一尘中具一切,一切入于一。...指大乘空宗,如《般若》诸经及中、百、十二门等论。“此教与禅门泯绝无寄宗全同”,主张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是故空中无色,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、意,无十八界,无十二因缘,无四谛,无智亦无碍,无业无报,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64665370.html
  • 天台宗教典

    文字般若)、菩提(实相、实智、方便菩提)、大乘(理、随、得乘)、(法、报、应)、涅槃(性净、圆净、方便净涅槃)、三宝(佛、法、僧宝)、德(法身、般若、解脱)等“十种法”(略称十法),来...三千七百九十二所,凡写经论四十六藏一十三万二千八十六卷,修治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,造金铜檀香夹紵牙石像等大小一十万六千五百八十躯,修治故像一百五十万八千九百四十许躯”(见唐法琳《辩正论》卷《十代奉佛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165538.html
  • 论《坛经》的禅学思想与实践

    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,各各自度。  向者身佛,在自性中,世人总有,为自心迷,不见内性,外觅如来,不见自身中有身佛。(以上皆见《坛经·忏悔品》)  惠能对弘忍所传禅法,几乎都用“自”字来解释发挥...自然是不离凡夫、不离世俗间的。惠能以前五代祖师都比较重林谷而远人间。他们提倡独处幽栖、潜迹山谷。初祖达摩,以深居嵩山面壁禅定著称。二祖慧可,也以注重坐禅闻名。祖僧璨禅法的特点是“隐思空山,萧然静坐”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565735.html
  • 昙鸾大师与阿弥陀净土

    ,是因为不如实修行,与名义不相应。什么叫做不如实修行,与名义不相应呢?即不知如来是实相,是为物身  。又有种不相应:一信心不淳,若存若亡。二信心不一,无决定性。信心不相续,余念间杂。反之,名与实...菩萨,于世自在王前,发弘誓愿,为摄取诸佛国土之清净庄严,而于无量阿僧祗劫发愿,修诸波罗密多,庄严所成万善圆满,而证得无上佛到。此即别业所得,是故国土非三界所摄,具足。因此可见昙鸾认为弥陀佛身是报,...

    祥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965859.html
  • 浅探佛经翻译对文学用语的影响

    变   《华严经》 : “种种变化施作佛事,一切悉睹无所挂碍,于一念顷一切现化,充满法界。”大乘佛教讲佛有一一法身、报、化身,所以佛能够“变化无方,无所不入” ,因此佛的境界是“不可思议”...以上点,佛经翻译文学的思想表现是值得深入讨论,由于这些特色,使得人类的思惟领域得以拓展,艺术构思及表现跨进另一番境界。  、佛经翻译文学的语汇  随著印度佛教著作的翻译语流传,佛教经典中有不少典故...

    罗文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92366136.html
  • 论大足宝顶为佛教水陆道场(1)

    )佛台座 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┴───┴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 ┌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┬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 │佛祖岩东北│ 40│ 无│ 菩萨堡佛龛│  ├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┼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  │大佛湾东 │ │ │ │  │南断佛岩 │ 41│ 无│ 毗卢寺华严圣龛│  ├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24666308.html
  • 马祖道一的禅法及其特色

    自识本心,见性成佛。这表明了马祖禅修证的个性化。  南宗禅法认为四智、菩提、般若及三宝等等都在自己的身心中,直接了当地指示出来,就是日常心行中,从此悟人。圣人、佛陀,这些易引起尊贵、不平凡感觉,让...佛与非心非佛;其二、平常心是道;其、清净本心与见闻觉知;其四、独特的启悟方式。最后第三大点,谈谈马祖禅法对后世的影D向。  关键词: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平常心是道 打喝等 启悟方式  作者...

    法 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666365.html
  • 漫说中国佛教的弥勒上生信仰

    形态,也对认识法相宗的整体思想有所裨益。  首先,《经赞》据法相宗的“”说,弥勒被定位为佛的“化身”,是如来为了“随宜接物”,“应物而现”的权变之。此等化身,与众生的佛教觉悟程度,实际道德操行...修善戒,菩萨亦持十无尽戒之所招感。”在解说诸天女的种种“侍卫”时说,此为“持七支戒,、语四,及修七圣财(指信,戒,闻,舍,慧,惭,愧)兼行七觉分,除七随眠之所招感”。又特别解释,“此等天女或非实女,并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0466382.html